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丝韵悠长|西工大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苏州丝绸博物馆——“再见姑苏,遇见非遗”

2023年07月13日 12:18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为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再见姑苏,遇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马忠雷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进行调研实践。7月6日上午9:00,实践队首先来到苏州市丝绸博物馆学习参观,探索蕴藏于丝绸中的奥秘。

丝绸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产物,传说起源于轩辕黄帝时代。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发现了蚕丝具有特殊的强度和韧性,并将蚕丝织成丝绸。在苏州丝绸博物馆门口矗立着一座名为《四方的雨》的纯白色建筑,其艺术构造象征着蚕吐出的丝如雨丝般亮白顺滑。由此出发有一条道路直通主馆,连至后院的“欧洲地图”,寓意古老的丝绸之路从中国通往欧洲世界。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充分表明中国古代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实践队一行从古都西安出发来到著名丝绸之乡苏州,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

3478B

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先后参观了古代厅、蚕桑居、织染坊、贡织院和民国街等展厅。古代厅主要展示了唐、辽、宋、元时期的丝绸残片,以及唐、明、清时期的服饰等;在蚕桑居主要参观了蚕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过程,学习了养蚕育蚕工作的流程;织染坊是最具特色展厅,主要学习了缫丝、染色和织造工艺,参观了代表中国最高织造技艺的宋锦小花楼织机和五彩漳缎大花楼织机;在贡织院,参观了亲王和职官的衮服蟒袍,封赏用的五彩诰封等;民国街主要展示了苏州丝织技艺的源远流长,在这里可以欣赏非遗传承人的丝绸精品之作。在丝绸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纺织器械如纺轮、手动织机、水力织机和蒸汽织机的依次出现也代表了纺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7DAD6

最后,实践队参观了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钱小萍是国家级丝绸专家、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始人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艺术馆主要展示了钱小萍的丝绸人生,以及各阶段的科研成果和艺术作品代表作。其中利用纺织技术制造出的人造血管备受瞩目。由钱小萍发明的一种独特的织物管壁结构,可用于人体器官搭桥,还能促使血液在管壁形成新的内皮细胞膜,达到永久性替代的效果,被誉为中国第二代人造血管。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无不惊叹于传统纺织工艺的巨大价值与高超工艺,也从现代纺织技术带来的科研成果中得到启发,大大激发了队员们的非遗传承热情和科研兴趣。我国的科研实力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启发,这对于传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F3DE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苏州丝绸博物馆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他包含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也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使同学们熟悉了养蚕—缫丝—染色—织造丝绸制造工艺,学习了宋锦、缂丝、苏绣和漳缎等丝绸非遗技艺,加深了对以丝绸等纺织物为代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认知,而且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岁月的涤荡中依旧绵远流长,领悟到了中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心。


文字:孔锴奇、关琦

图片:“再见姑苏、遇见非遗”实践队

审核:姚东东

上一条:陕西省高校化学类课程思政创新联盟启动会暨首届联盟论坛成功召开 下一条: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校内选拔赛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