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学生提升全球胜任力,夯实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竞争力,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025年7月21日至28日,化学与化工学院组织52名学生赴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开展“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暑期研学项目。本次研学项目通过专题讲座、实践运用和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了高质量海外学习和实践的支撑平台。项目由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姚东东、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史建强、化学与化工学院外事秘书高珊珊带队。

研学期间,罗马第一大学精心设计了以“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为主题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系统性学习中深化跨学科认知。从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其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技术原理及其深度数据分析方法等专业内容的教学与实践,到合成与表面化学的桥梁(结合实验案例分析)、利用二次原料合成储能纳米材料(以锂离子电池回收为例)等学科前沿领域知识的学习及研讨,充分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能力。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同学们与教授积极互动、探讨研究,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研学项目中的最后两天,“数据分析教程”以上机操作为主,同学们使用专业软件,重点针对XPS等表征技术获得的复杂光谱数据,进行了特定元素类型的分峰拟合、峰位识别及定量分析等关键技能的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演练,学员们系统掌握了处理和分析多变量科研数据集的方法。同学们在课堂上与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优良的学习风貌与研究实践能力。

在结业仪式上,罗马一大物理系Ernesto Placidi教授和带队老师为全体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这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展现的学术素养和取得的进步,为此次研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除了充实的学术课程学习之外,文化体验活动让同学们深入感受罗马的历史与人文。从古老的建筑遗迹到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活,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深厚历史底蕴与人文魅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促进了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此次赴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暑期研学项目,是我院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拓展学生全球视野的重要实践。化学与化工学院将持续推进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学生境外学习机会,提升国际化培养质量,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总师型”人才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生感悟:
1.赵柯涵
作为赴罗马一大暑期研学营的一员,我深感收获远超预期。在罗马一大的课堂上,我们系统学习了光发射原理、XPS技术及其深度数据分析,并通过真实案例理解了材料合成与表面化学的紧密关联。探索“锂离子电池回收”与“有机电子学”课程,让我们看到了绿色能源与柔性电子的创新未来。密集的数据分析上机实操,特别是对XPS光谱的分峰拟合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科研实践能力。学习之余,漫步于罗马的古迹与现代街巷之间,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融,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文化视野和国际理解。感谢学院提供这一高水平的国际学习平台。未来,我将带着在罗马汲取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以及西工大精神赋予的力量,努力成长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化工人。
2.曹怡凡
七月的罗马骄阳似火,我随西北工业大学研学营踏入这座永恒之城,在罗马第一大学的讲堂与古迹间,开启了一场跨越东西方文明的深度对话。短短一周的研学之旅,不仅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更让我体会到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魅力。罗马一大的课程设置独具匠心。每天上午的两节大课中,意大利教授们用流利的英语为我们讲授前沿科技。从二次原材料合成储能纳米材料到寡聚物有机电子学,我惊叹于科研人员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思维——他们将锂电池回收技术提升至原子级精度,赋予废弃材料新的生命。下午的数据分析课程则教会我们如何用Python语言解读复杂的实验数据,这种量化思维的训练令我受益匪浅。特别难忘的是那堂关于罗马文化与习俗的中文课,当教授讲述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时,我忽然意识到科技创新的土壤正是深厚的人文积淀。返程航班穿越云层时,我翻阅着记满公式与感悟的笔记本。这次研学之旅最珍贵的收获,是建立起观察世界的双重透镜——用科学精神探索真理,以人文情怀思考价值。在锂电池回收技术与古罗马建筑同样讲述着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数据分析算法与文艺复兴绘画共同体现着对完美比例的追求。感谢这次跨越八千公里的文明对话,它在我心中播下的种子,必将生长为连接科技与人文的常青藤。
3.何朋浩
这个夏天有幸踏足罗马,这座永恒之城带给我的不仅是历史的气息,还有精密科学思维与厚重人文底蕴交织的洗礼。在罗马一大的课堂上,我们系统学习了拉曼光谱技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掌握了XPS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课程也结合了研究前沿,例如利用二次原材料合成储能纳米材料,以及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寡聚物有机电子学方面的内容。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外,课程也安排了XPS数据分析的实操环节,在教授们专业且细心的指导下,我们能够将课堂所学有效转化为实用技能。课堂之外,斗兽场巨大的石壁在烈日下沉默矗立,古罗马广场的断柱残垣在脚下延伸,博物馆里贝尼尼的大理石仿佛裹挟着巴洛克的激情呼之欲出。这些人类文明的丰碑不再是过去教科书上遥远的图像,它们磅礴的生命力直抵心灵,让我真切触摸到历史与艺术的呼吸。此行我体悟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义,课堂内外的双重收获,使我审视科学和世界的角度更加开阔,理解也更为深刻。
文:李梦帆、高珊珊
图:高珊珊
审核:姚东东